武锅是武汉乃至全国知名的“武”字头企业,自1956年建厂开始,一直承压奋进,一步一个台阶,从100兆瓦、200兆瓦、300兆瓦至600兆瓦,不甘人后,不断攀升,特别是跨上300兆瓦(简称“30万”)这个标志性的台阶,其过程历尽艰辛、令人难忘。
1992年2月26日,时任武汉锅炉厂厂长的陈德根同志带队前往兰州市参加配靖远电厂“30万”锅炉投标。此前,武锅曾8次投标“30万”锅炉项目,均以失败告终。2月28日,接到紧急通知,各投标单位必须于当晚11点之前把报价书送到招标秘书组。
据参与投标的同志回忆,那一夜令人煎熬、永生难忘。对武锅来说,那一夜是生死攸关的时刻,成功则助推武锅跻身行业领军地位,失败则武锅丧失市场竞争力。虽然前8次投标失败,但一想到几年来,从技术专家的精心设计,到销售人员的东奔西走;从车间员工的日夜坚守,到领导干部的亲力亲为,武锅人都在为“30万”锅炉项目奋斗。武锅人对此次投标虽然心中十分忐忑,但仍然充满信心。
终于,第9次投标成功了,武锅人的眼里噙满泪水。武锅人终于拿到了“30万”的“入场券”。1993年1月30日,“30万”锅炉投产誓师大会成功召开(如图)。武锅人深知,合同虽然签订了,但以武锅当时的装备制造水平,要顺利交货依旧困难重重。起重设备承压不够、国外先进设备成本太高等这些问题,一直都考验着武锅人。
经过三年多的筹备,1996年11月12日,靖远电厂5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,这标志着武锅的首台“30万”锅炉成功投运,武锅成功跻身“30万”俱乐部,成为全国4大顶尖锅炉厂之一。自此,产值1台1亿左右的“30万”锅炉成为武锅的主流产品。